关于我们

转炉炼钢过程中,耐火砖补护炉的原理、控制点及操作步骤

来源:未知 发布时间:2022-07-13 浏览次数: 1 次

在转炉炼钢过程中,由于铁水和废钢对炉衬的冲击,钢水、炉渣冶炼中对炉衬的冲刷、炉渣对炉衬的化学侵蚀等原因,转炉炉衬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,从而使炉衬逐渐变薄,当炉衬减薄至一定厚度,须及时对炉衬损坏部分进行修补。为提高转炉作业率,利用镁碳质钢包残砖与转炉剩余炉渣在高温下快速烧结成型的原理,对现有的补炉技术进行大胆创新与改进,用砖补代替料补,大大节约了补炉时间和成本。

    砖补是一种成本低、烧结周期短的护炉方法,即在转炉出完钢后,采用不倒渣或少倒渣操作,将符合补炉要求的钢包残砖倒入炉内需要修补的位置,利用出钢后炉渣中的余热,在转炉破损的位置,将炉渣与钢包残砖快速烧结成型,达到修补炉衬的目的。

一、砖补护炉原理与关键控制点

1、砖补烧结原理

    转炉剩余炉渣具有较高热量,温度在1400℃~1500℃,而镁碳质钢包砖主要由电熔镁砂、沥青结合剂组成。在高温下,钢包砖在软化烧结过程中,沥青会形成碳结合骨架和网状结构固结镁砂颗粒,均匀吸附在镁砂表面,最后得到强度高的烧结体。但温度也不宜过高,过高的温度会加快对炉衬的侵蚀,出钢温度控制在1650℃时,能满足炉渣烧结时的热量要求。

2、炉渣碱度的控制

    为了保证砖补的效果,炉渣需要有一定的黏度,以保证砖与炉衬之间、砖与砖之间有良好的黏贴效果。炉渣碱度越高,炉渣的黏度越大。而在炼钢过程中随着石灰的加入,炉渣中形成高熔点的C2S和C3S,这种高熔点物质具有良好的耐火度,所以从护炉的角度分析,碱度越高,炉渣黏度越大,耐火度越好,越有利于保护炉衬。

    但在实际生产中,碱度过高会导致炉渣流动性降低,吹炼过程中容易出现“返干”现象,为了保证脱磷、脱硫的效果,需要通过控制位和加入含铁冷却剂等方法增加渣中FeO,达到化渣目的,但随之以FeO为主的铁酸钙低熔点物质出现,影响炉渣的黏贴效果。经过100炉转炉终渣取样分析对比,炉渣碱度控制在3.0~4.0之间,炉渣与钢包残砖有良好的黏贴效果。

3、炉渣MgO控制与优化

    MgO在炉渣中大于过饱和溶解度时,才能在炉渣中析出MgO固体,过饱和溶解度受温度、碱度、w(TFe)含量影响,计算公式为:

     w(MgO)=0.4×(T-1650)+0.28×w(TFe)-2×R+9.5

    根据实际生产数据计算得到MgO的过饱和溶解度为9%,所以当炉渣中MgO的含量在9%以上时,炉渣中MgO从炉渣中MgO析出,有利于维护炉衬。但从炉渣的冶金性能考虑,炉渣中MgO在15%以上时,固溶体熔点过高,不利于化渣和脱磷,炉渣中MgO含量在9%~14%的区间内可以有效提高MgO的析出,从而有利于炉壁挂渣和提高炉衬寿命。

二、砖补操作步骤

     (1)砖补使用的钢包残砖尺寸为30~200mm,砖体必须干燥、无油污,不带杂物。每修补m2的位置使用1t钢包残砖,最多不能超过2t。

     (2)补炉炉次,调整石灰、轻烧加入量,炉渣碱度控制在3.0~4.0,MgO含量控制在9%~14%;出钢温度控制在1650℃,以保证烧结温度。

    (3)补炉炉次,钢水出净后不溅渣,根据渣量倒出一部分炉渣,炉内留渣3~6t,具体留渣量根据使用砖的重量而定,以炉渣恰好覆盖砖为最佳。如有剩余钢水,必须在出钢口再次将剩余钢水出净后,才能执行补炉操作。

    (4)留渣后,将炉体摇至加料侧,使用废钢斗将钢包残砖加入炉内,根据修补的位置反复摇炉,直至将钢包残砖均匀的覆盖在修补位置上,静置烧结20~30min,待炉渣全部烧结固化。

三、结语

    实践证明,采用钢包残砖修补炉衬的方法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。不仅降低了护炉成本,而且每次补炉节约时间30min,特别是在炉役后期大大提高了炼钢作业效率。


上一篇:金刚石、全抛釉产品落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

下一篇:水泥窑耐火砖的砌筑及过程检查控制要领